地方政府数据猛“挤水分”,分明是“破罐破摔”!
江上小堂
2018年一开年怪事就比较多。辽宁、内蒙古和天津几个省市竟主动大幅下调2016年GDP数据、工业增加值等关键指标,令人咋舌。1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布,核减2016年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核减幅度占原工业增加值的40%,占全区GDP比重约为16%。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宣布,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0002亿元核减为6654亿元,核减幅度约为33%。惊愕之余,人们将挤水后的天津滨海新区戏称为天聿宾每新区。而一年多前,辽宁省政府公开承认2011-2014年GDP有水分,其中2016年GDP虚高约为23%。
地方政府一反常态,接而连三对各自的经济数据“挤水分”,很是蹊跷,大家都很奇怪,感到很茫然。人们立马会想到,会不会影响到全国总体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呢?为了安抚和消除公众的疑虑,1月18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介绍2017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解释。他说,“中国的统计数据和制度不会因为少数地方少数企业少数单位的真实性问题而受到影响。90年代起,我国实行分级核算,国家统计局核算全国数据,主要工业是根据联网直报,农业是抽样调查,服务业是电子政务的数据,同时地方也按国家制度方法来核算”。意思是国家的统计数据并不是由各个省市加总而来,而是从工农业、服务性直接采集统计数据。
他这个解释还是合理的。过去各省市的经济数据加总起来确实超过国家的总体数据。要么就是地方有水分,或者全国性企业的产出可能被两个地方重复计算,比如分公司的产出被计入当地,但又被位于不同地区的总公司汇总计入总公司所在省份。但我担心的是,照地方这样猛挤水分,如果以后各省市加总起来的数据小于国家的总体数据怎么办?地方政府总不至于少报或瞒报吧!没有理由呀!
那到底地方政府为什么从虚报转而开始“挤水分”了呢?我看了一些分析,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央即将推行的全国GDP统一核算改革,将于2019年正式实施。新的核算办法将改为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各省市统计局共同参与。就是说造假有难度了,与其将来被追究责任,还不如现在就主动改正;二是说,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严重,中央政府又刚刚申明了地方债务中央不再兜底,“自己的孩子自己抱”,完全由地方政府自己解决。这可能吓倒了地方政府,再这么虚高的GDP,更没有理由向中央政府要钱了。于是开始哭穷,“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要是中央心一软,多给些拨款不就好些吗?三是说,新时代的政绩考核体系淡化了GDP目标考核。高质量的发展和环保的权重更高了,不唯GDP论功绩,决定官员的升迁了。
我觉得第三点说得比较靠谱,根本上是这个原因。要是没有这个因素,前两个因素也不起作用。有了这个因素,前两个因素才起作用.现在决定官员升迁的因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地方官员喜欢虚报数据,就是因为可以作为政绩再上一层楼。至于地方经济将来如何,背多少债无所谓,反正数值好看出政绩了升官离开了。现在则不同,一是GDP权重下降了,二是反腐以来,提拔干部以忠于信念、能力等因素而论,不再考虑资历和年龄,也不能跑官要官了。资历低,年纪轻,只要忠于事业,有能力,就能得到升迁。如汉朝大臣汲黯所说,“后来居上”。再说,如果不是靠忠诚和能力,而是靠虚假政绩和跑官得到升迁,反而适得其反。位置越高,以前搞的腐败就越容易暴露,容易被查处。
所以,现在的官员难免有些“破罐破摔”的心态,没有过去那么有“上进心”了。反正升迁的机会比较小,那何必虚报数据呢?另一方面,长期执政一方,如果地方负债多了,还是要自己揩屁股。所以,如实报数,挤掉水分,找中央多要些钱才是正事。这也是好事情,既有利于避免短期行为;又如实反映了经济情况,能对各地及全国的经济状况有准确清醒的认识。
2018年1月21日
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