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博士不堪导师使唤自杀,还是孔孟的书读少了!
2018-01-20 13:39:48
  • 0
  • 0
  • 2
  • 0

西安交大博士不堪导师使唤自杀,还是孔孟的书读少了!

江上小堂

这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在读博士生杨宝德于12月25日溺水自杀身亡。1月1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寒门博士之死》,引发社会关注。

据杨宝德的女友披露,男友自杀与他的导师有关,他的导师经常使唤他为她办理私人琐事。女友称,杨德宝在读博士期间,“周某经常安排他做PPT,打扫卫生,买东西……答应帮他联系出国,又未能兑现。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他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做出了轻生的行为”。西安交通大学回应此事也称,“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周筠确实存在让学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

一些人从他出生寒门找原因。认为博士自尊心太强、心理太脆弱太敏感,经济和学业压力都大;当意识到出国无望,自己以前的刻苦学习和为老师家务付出的辛劳都白费了,才产生了轻生念头。并把这种自尊和心理敏感归结为出生寒门。但我以为,刻意强调出生寒门似乎有歧视之嫌。似乎出生寒门就不应该努力奋斗,取得更高的成就和社会地位,而应该安于平庸。须知,出生寒门并不是他的错,而是由于社会分配不正。

但不管如何,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老师把学生当家仆使唤,太过分了。但也有观点认为,给老师跑腿做家务是学生的份内之事。如果博士有这样的意识,就不会自杀了。听上去,好像也有道理。孔子就说过,“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大概是这么回事。孔子的一个学生问他什么是“孝”。孔子就说,要做到孝,难的是脸色。在服侍父母或老师时,要做到始终和颜悦色和恭恭敬敬很不容易。孔子反问到,仅仅做到老师有事情就去服务出力,有了吃的喝的先尽老师吃喝,这样就算是孝么?孔子将老师与父母一样看待,要求学生孝敬老师要如同孝敬父母一样。古话也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孔子要求很高的,要求子女和学生不仅要为父母老师任劳任怨做事,优先让父母老师享用酒食,还要有好脸色。不能做事时苦丧着脸,一脸不情愿不高兴的样子。不管是否发自内心,脸上都要露出欢欢喜喜的样子。确实,要么不做,要做就得面带恭敬和笑容,不然长辈长官看在眼里,心里也不舒服,不满意。事情做了,还不讨好。

那按孔子的要求,博士服侍导师就是份内之事,是应该的。但从杨博士与她导师的微信对话来看,他就没有这样的意识;而且还多有抱怨,这怎么能让导师高兴呢!不白做事了?老师不高兴了,当然就不愿意帮着联系出国。

现在大学里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像孔子和他弟子的关系。导师在学业上要指导学生,学生要为导师打工,生活上服侍照料老师;学生毕业后老师要帮助联系工作,甚至还会给学生介绍对象。二千多年前,孔子也是这么干的。孔子的学生要给他赶车,给他找吃的,给他跑腿,甚至保护他,等等。孔子也安排学生的婚事,把自己的女儿和侄女分别嫁给了自己中意的两个学生。学生学成了呢,孔子也会给他们写评语向诸侯推荐,谋得一官半职。

所以,要是杨博士读了些孔子孟子的书,兴许就不会轻生了。还是教育的问题,博士的书是读得多,但重要的道理没读到。现在国学兴起,倡导读三字经,论语等,还是有些道理。社会现实就这样,不教点学点实际的,进入社会,处理起与他人的关系起来,就不会做人,四处碰壁。古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了好多做人的道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位导师料定当时也是这么苦过来的,“多年媳妇熬成婆”,现在当然加倍补偿。博士就是吃了这方面亏,没有熬过来。只是迫于导师的权力而为导师做事,但思想上没有转变过来,还真以为师生应当是相互尊重人格平等呀!

2018年1月20日

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